重磅!浙江啟動管道天然氣上下游直接交易!
參與主體
上游供氣企業(簡稱資源方):指國內具有相關資質且自主擁有國產或進口氣源的企業。有意愿參與試點的資源方填寫申請表向省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申報,由省展發革改委(能源局)審核,并向社會公布。
下游天然氣購買方(簡稱購買方):指省內獲得管道燃氣特許經營許可的城市燃氣企業及統調天然氣發電企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企業、地方燃氣熱電企業、工業大用戶等。本次試點以城市燃氣企業為主,個別有條件的統調天然氣發電企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企業、地方燃氣熱電企業,經當地審核同意后亦可參加。試點成熟后逐步實現全覆蓋。有意愿參與的購買方填寫申請表向各市發改、建設部門申報,由各市審核確定試點企業,報省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統調天然氣發電企業向省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申報。
天然氣管輸企業(簡稱管輸方):指省內各級天然氣管道運營企業。
上下游直接交易
氣量:根據各試點地區用氣量,購買方與資源方協商確定當年4月至次年3月非供暖季、供暖季供應氣量,要確保天然氣安全有序供應。
氣價:由資源方與購買方自行協商確定、市場化定價,可參照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定的我省基準門站價格,要切實降低氣價,減輕企業用氣成本。
責任與義務:資源方、購買方應切實履行安全穩定保供責任,并與當地政府簽訂保障天然氣供應責任書。資源方供應的天然氣質量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與要求。月度調峰和季節性調峰責任由資源方承擔,日調峰責任由資源方、管輸方、購買方協商確定,小時調峰原則上由購買方自行承擔,無法承擔時與資源方協商確定。
管網代輸
信息公開:管輸方應定期公開和更新開放服務的條件、申請和受理流程、管線管輸能力、管輸能力使用情況、剩余管輸能力等信息,具體按照浙江省天然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實施細則要求實施。
公平開放:管輸方應當加強管網平衡調度,無歧視地向符合開放條件的購買方提供天然氣輸送、轉運等服務,無正當理由不得拖延、拒絕與符合條件的購買方簽訂服務合同,不得提出不合理要求,不得以統購統銷等名義拒絕開放天然氣管網設施。
管輸費:省級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在省發展改革委核定的指導價格范圍內,由雙方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由省發展改革委協調確定。市、縣(市、區)級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在市、縣(市、區)發展改革委(局)核定的指導價格范圍內,由雙方協商確定,未核定指導價或協商不成的,由各市、縣(市、區)發改部門牽頭核算確定。政府部門核定的管輸成本已包含管輸損耗,不得另外加收。
合同:購買方、資源方、管輸企業應當簽訂購銷合同、管輸合同、計量交接合同,對服務時段、服務天然氣量、服務能力、交接點與交接方式、服務價格、偏差結算、調峰、計劃、天然氣質量、交付壓力與氣量、管輸路徑、計量依據、氣量分割、交付順序、流量計算、平衡義務、安全責任、違約責任及免責條款等內容進行約定。
行政管理措施
省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會同建設等部門推進全省天然氣上下游直接交易暨管網代輸工作,按照“三服務”要求做好企業服務工作,協調解決天然氣上下游直接交易暨管網代輸相關問題,審核資源方參與試點的主體資格,決定應急狀態下實施省級管網統一調度。
市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會同建設等部門推進本行政區域內天然氣上下游直接交易暨管網代輸試點平穩實施,為企業提供指導服務,加強日常監測,確保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加強備案管理。資源方、管輸方、購買方應將交易氣量、交易價格、管輸價格等于合同簽訂二十日內向各市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建設部門報備。各市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應做好本區域天然氣上下游直接交易氣量氣價以及分行業總用氣氣量氣價的數據統計匯總報備工作。
加強應急管理。建立應急保供和資源調度制度,應急狀態下,經主管部門同意,由管輸方調度網內資源和動用儲備資源,按照預案實施有序用氣,確保民生用氣。涉及管網安全等緊急狀況時,管輸方可先行處置,并及時報主管部門備案。
試點實施步驟
試點準備:4月份組織上下游企業開展試點申報及審核工作。
試點實施:4月中旬組織召開天然氣上下游直接交易暨管網代輸對接會,購買方與資源方、管輸方洽談協商達成購買、代輸意向,簽訂合同。
制度建設:制定出臺《浙江省管道天然氣上下游直接交易暨代輸試點規則(試行)》《浙江省天然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實施細則(試行)》。
供稿:煤炭油氣處
轉自:浙江發改
浙江按下天然氣管網改革“快進鍵” (附工作要點)
浙江省發改委、浙江省能源局近日下發的《2020年浙江省能源領域體制改革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指出,要加快推動電力、煤炭、石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節能等領域改革,制定省管網公司以市場化方式融入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的方案。
自去年12月份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以來,業內對省級天然氣管網是否要并入國家管網公司以及以何種方式并入,猜測不斷。對在天然氣市場一直以“統購統銷”模式為代表的浙江省來說,此時發布該文件意義何在?
重組合并省管網公司
重組合并省管網公司
對于加快推進天然氣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工作要點》指出,要重組合并浙江浙能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下稱“浙能管網公司”)和浙江省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浙江省天然氣公司”),制定省管網公司以市場化方式融入國家管網公司的方案,組建央企、地方國資和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的混合所有制浙江省管網公司。打破省級管網統購統銷,實行管輸和銷售業務分離,推進省級管網和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天然氣基礎設施向所有市場主體公平開放。
工商信息顯示,浙江省天然氣公司是由浙江省政府授權特許從事全省天然氣建設和經營的企業,集天然氣管輸和銷售業務為一體,浙能管網公司則僅從事天然氣管道的投資與建設。浙江能源集團旗下浙江能源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有浙江省天然氣公司和浙能管網公司40%和100%股權,浙江省天然氣公司另外60%股權則由中海油、中石化共同持有。
記者從中石化內部相關人士了解到,目前中石化川氣東送管道的天然氣在浙江省境內基本是通過浙江省天然氣公司銷售給下游用戶。另據悉,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的天然氣也是只到嘉興或湖州,由浙江省內管網接收后銷售給下游用戶。即上游供氣商不與下游用戶直接對接,而是對接省管網,再由省管網與下游用戶直接交易,也就是所謂的“統購統銷”模式。
對于天然氣體制改革的目標,《工作要點》表示“到2020年初步形成‘網絡化、縣縣通,多氣源、少層級,管中間、放兩頭’符合浙江實際的天然氣新體制”。
納入國家管網的主動嘗試
在中國油氣產業智庫聯盟專家劉滿平看來,首先是未來滿足浙江省天然氣產業未來發展的實際需要。“除了著力推進全省一環網的建設,浙江還提出要加強省際互聯互通,申請建設全國LNG登陸中心,并吸引各類主體參與市場交易,擴大天然氣自由交易市場輻射范圍,實現天然氣貿易國際化發展,當前的‘統購統銷’模式肯定不行,必須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中海油、中石化分別持有浙江省天然氣公司30%股權,合計持股比例達60%,未來也并不排除浙江省天然氣公司作為中海油、中石化的管道資產并入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可能性,彼時浙江將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
因此,除了自身天然氣產業發展需要,在多位受訪者看來,浙江此次出臺文件,更是應對未來省天然氣管網可能納入國家油氣管網的一次主動嘗試。
“去年國家油氣管網公司已經掛牌成立,但具體到省級管網將以什么方式并入、以什么模式運行,目前尚不清楚。浙江先行先試,以應對未來國家管網公司對省管網公司收購的大概率事件。”一位不愿具名的燃氣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通過重組把市場整合,把省網資產增厚、做大做強,后期若并入到國家管網,自身的議價能力、話語權也會更強。”
劉滿平也表示,浙江主動對本省管網體制進行改革,可以增強自身未來與國家油氣管網公司談判的話語權,搶占改革的主動權和先機,以更好地發揮地方在省內資源調配、天然氣保供等方面的主動性。
符合油氣管網改革總體思路
符合油氣管網改革總體思路
事實上,在全國30多家省管網公司中,真正實行“統購統銷”模式的為數不多,以浙江、陜西為主。浙江省的氣源既有來自西氣東輸、川氣東送的管道氣,還有寧波和舟山LNG接收站,在地方政府主導下,天然氣管網公司相對強勢,統購統銷實行得更為徹底。
那么就目前的情況看,浙江省此次主動出擊的改革能否順利落地?
劉滿平對記者直言,浙江此舉應該可以順利實施。“首先從浙江本省層面看,浙江省管網分為兩個名義運營主體,但實際管理權與運營權是統一的,加上浙江省政府的強力推動,重組起來相對容易。此外,從國家油氣管網層面,目前一些具體運行規則還未出臺,資產還未劃歸到省管網這個層面,而且浙江省此次改革符合整個油氣管網改革的總體思路,所以預計來自國家層面的阻力相對較小。”
上述不愿具名的燃氣行業人士則表示,此次是浙江的主動想法和嘗試,當然也要看具體股東的意見,若不能達成統一,也會造成一定困難。
不過,在劉滿平看來,雖然浙江省的做法有其特殊性,但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是絕對值得其他各省學習和借鑒的。“建議其他各省未雨綢繆,主動作為,提前出臺本省天然氣管網公司的改革思路,以應對未來的省管網改革。”
原標題:浙江按下天然氣管網改革“快進鍵”
來源: 中國能源報
以下內容摘自《2020年浙江省能源領域體制改革工作要點》,在《工作要點》中,第三章對加快推進天然氣體制改革進行部署,內容如下:
三、加快推進天然氣體制改革
(一)年度目標。大力推動我省天然氣體制改革方案落地實施,加快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到2020年初步形成“網絡化、縣縣通,多氣源、少層級,管中間、放兩頭”符合浙江實際的天然氣新體制。
(二)主要任務。
1.穩妥推進管網獨立、管輸和銷售分離改革。重組合并浙江浙能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制定省管網公司以市場化方式融入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的方案,組建央企、地方國資和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的混合所有制浙江省管網公司。打破省級管網統購統銷,實行管輸和銷售業務分離,推進省級管網和LNG接收站等天然氣基礎設施向所有市場主體公平開放。
2.深化天然氣價格改革。改革過渡期實行政府主導的價格聯動機制,綜合考慮周邊省市價格、企業經營和管輸成本等因素,按淡旺兩季確定城市門站價格,結合配氣成本核定終端最高價格。建立終端天然氣價格向市縣主要領導通報制度。完善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2020年建立天然氣價格第三方監測評估機制,動態分析比對我省與周邊地區天然氣價格。
3.推動城鎮燃氣扁平化和規?;母?。出臺《浙江省管道燃氣特許經營評估管理辦法》。按照省級管網到終端用戶之間減少配氣層級和供氣環節扁平化的要求,由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牽頭制訂本行政區域城鎮燃氣扁平化和規模化改革方案,全面推進城鎮燃氣扁平化和規模化改革。
4.創新登陸中心建設和運行體制。進一步開放LNG接收站建設市場。推進建設主體多元化,發揮省屬企業天然氣市場和港口優勢、央企資源和網絡優勢、民營資本體制機制靈活優勢、外資管理技術先進優勢,推動形成央企、省屬國有企業、民營資本、外資共同參與、優勢互補的LNG接收站項目建設體制。推動LNG接收站向第三方公平開放。
浙江管網代輸試點成功!對全國有什么啟示?
你知道嗎,當你習慣性地擰開爐灶開關形成火苗,背后的天然氣可是經歷眾多“坎坷”而來。以杭州為例,天然氣要從生產的源頭公司,到浙江省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市級燃氣公司,再到具體供應的燃氣公司,然后才能到居民、企業手中,業內人士透露,中間的層級最多能達到四個!而這中間的層層加價可想而知,居民、企業根本無法享受到源頭公司所設置的低價格。
對此,浙江省政府行動了!2020年初,在浙江省能源局的推動下,管網代輸試點正式啟動,浙江省各級管網公司和中國石油通力合作,浙能天然氣管網等省內管網公司將天然氣管網打造成“高速公路”,首次將中國石油的天然氣直接輸送至浙江省紹興市的新昌縣終端用戶,最終讓新昌縣的百姓享受到低價天然氣。未來,這條天然氣的“高速公路”還將推及到整個浙江省,業內人士估算每年能為天然氣直接交易降本減負超過15億元。
“少層級、管中間、放兩頭”
浙江天然氣首次實現源頭直接到終端
能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黨中央一直關心、關注的重要領域。黨的十八大后,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習近平總書記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全局高度,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020年浙江省能源領域體制改革工作要點》中也特別提出,要“少層級、管中間、放兩頭”。
處于改革前列的浙江第一個響應!2020年以前,新昌縣老百姓使用的天然氣需經過浙能天然氣管網公司、浙江省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新昌市燃氣公司、新昌昆侖燃氣公司等多家企業轉輸,現在通過商務模式的改變,節省了中間環節。“物理上沒有任何變化,但通過商務模式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省、縣級管網放開、購銷雙方通過代輸實現了銷售方和購買方的直購直銷模式。”作為第一個嘗到改革甜頭盈利的新昌昆侖燃氣公司負責人介紹到?,F在,新昌昆侖燃氣公司以更低的價格就可以采購到天然氣,開始逐漸盈利。
改革成功的背后一定是歷經磨難的。過去,浙江省天然氣管道一直堅持統購統銷,經過層層加價,假設原本給企業設置的2塊錢每立方米的天然氣價格,到用氣企業手上可能要3塊錢每立方米,導致終端成本高的問題在浙江非常顯現。2019年11月,浙江省能源局推動中國石油、浙江省管網、浙能城燃、新昌燃氣幾方開始就直銷開展多番談判,最終達成了共識,中國石油和新昌昆侖燃氣作為“兩頭”的上游批發商與直銷終端簽訂天然氣購銷協議;作為“中間的”省、縣級兩級管網公司與直銷終端簽訂管輸合同;五方共同簽訂天然氣計量交接協議。此次行動,在堅持以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上,完美力證了能源領域體制改革的惠民利民。
“這樣的供氣模式,將已建成的管網作為公路,價格低廉、有供應保障的氣源借助這條管網高速,將氣源送至千家萬戶,是實現天然氣供應多主體、多渠道的市場化體系的有益嘗試,是改革惠民的又一成效!”浙江省能源局的負責人評價道。
不僅僅是降低老百姓的用氣價格
還推進中國進入清潔能源時代
從改革到革命,一字之差,體現的是國家對能源體系建設的力度和決心。單一個新昌縣的用氣量雖然不高,但實現直購直銷的意義重大。這次代輸的成功實現了中國石油資源銷售給終端用戶,推動了能源體制革命,是率先推進管網獨立、管銷分離改革的成功實踐,為打破統購統銷,切實降低企業成本提供了范本,促進了天然氣行業高質量發展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據悉,2019年度,浙江省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47.8億方,而同是經濟強省的江蘇省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87億方,是浙江省的近兩倍,足以說明浙江省天然氣有極大可以推進的空間。推動管網代輸,會降低企業的用氣成本,進一步刺激用氣需求,促進煤改氣的進程,釋放天然氣發電、分布式能源等產業產能,降低碳排放,為“兩美”浙江建設,實現浙江“兩個高水平”奮斗目標增添“氣”力。
此次行動,不僅是浙江省的一次改革,從更大的維度來看,這或許會成為中國能源體制改革的重要節點。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中國在進入第一梯隊的同時希望在天然氣價格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就要通過建立和完善天然氣行業的市場化體制,用制度化的方式增強人們對市場的信心,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而此次浙江省天然氣改革,正是走在了這一路上。
眾所周知,和北美、歐洲及俄羅斯等早已進入油氣時代不同,中國依然處于煤炭時代,減少對煤炭的過度依賴是中國能源轉型和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天然氣作為最清潔低碳的化石能源,通過市場競爭實現降成本和增供應,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將成為中國能源轉型過程的有力支撐。而這也將進一步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事業,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大戰略部署。
轉自:中國日報網
如有版權或其他問題,本平臺享有免責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