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大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春節不停工、項目建設忙
SHPGX導讀:中國海油江蘇LNG項目是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及互聯互通重點規劃項目和國家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工程項目。項目一期建設4座22萬立方米LNG儲罐及配套設施,一期擴建工程建設6座27萬立方米LNG儲罐及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LNG年處理能力可達600萬噸,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LNG儲備基地,可為長三角乃至整個華東地區提供持續穩定清潔的天然氣。
二月初的黃海之濱,氣溫保持在0度左右,但頂著陣陣凜冽的海風,體感溫度還要低得多。中國海油江蘇LNG濱海接收站項目部副經理任建勛穿梭在儲罐間仔細查看,一再囑咐身旁的作業人員:“大家注意腳下,注意安全。”
中國海油江蘇LNG項目是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及互聯互通重點規劃項目和國家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工程項目。項目一期建設4座22萬立方米LNG儲罐及配套設施,一期擴建工程建設6座27萬立方米LNG儲罐及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LNG年處理能力可達600萬噸,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LNG儲備基地,可為長三角乃至整個華東地區提供持續穩定清潔的天然氣。
任建勛今年34歲,別看他年齡不大,所帶領的接收站儲罐施工班組卻成績斐然——曾創造了LNG項目儲罐樁基一類樁占比100%的國內最高紀錄,完成了22萬立方米LNG儲罐“雙升頂”、內罐焊接一次合格率大于99%等眾多驕人成績。
自項目2019年5月開工以來,任建勛已經在施工現場堅守超過1000天,親眼見證數百根樁基一個個拔地而起,一根根鋼筋綁扎完成,一塊塊鋼板焊接成片。
據介紹,單罐22萬立方米是目前國內在建LNG項目中最大容量,一次性同時建造4個儲罐屬于國內最大規模;一期擴建工程單罐27萬立方米為世界最大容量,一次性同時建造6個儲罐屬于世界最大規模。面對如此龐大的工程量,其施工質量控制、安全管理等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22萬立方米儲罐的外墻澆筑期間,任建勛帶領他的團隊每天都要登上4座儲罐,通過制定質量控制要點、缺陷預防和應急處理措施等方式,有效降低儲罐墻體垂直度偏差和墻體混凝土錯臺的厚度。沿著臺階高度超過30厘米的腳手架,任建勛每個月相當于爬一座“珠穆朗瑪峰”。
“去年我沒回家過年,今年也不回去了,為了保障工程建設進度,減少人員流動帶來的疫情風險,春節期間公司有60%的員工都選擇了留崗過年不停工。”據任建勛介紹,他與妻子兩地分居,聚少離多,加上駐地與項目現場近50公里的距離,使得現場幾乎成了他的另外一個家。“作業區就是我的黨員責任區,”這是他的口頭禪。
27萬立方米儲罐高60米,問及每次登高作業時的感受,任建勛笑著說:“早就習慣了,再高也不會怕。再說,登高望遠,風景很不錯。”看著自己親手參與建設的LNG儲罐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正式投入運營,為千家萬戶送去源源不斷的綠色清潔能源,他頗感自豪。“春節期間力爭完成儲罐的氮氣置換,3月底再完成全場管道的施工,6·30順利投產,我們很有信心!”
江蘇LNG是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重點工程,也是中國海油在華東地區布局的具有千萬噸級運轉能力的LNG儲備基地,建成后,將通過管道、罐箱、槽車、槽船等方式源源不斷為華東和中部省市供應的清潔能源,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500萬噸,相當于每年植樹2000萬棵,為加快我國能源轉型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更多綠色清潔能源,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
春節期間,施工場地內的黃色塔吊鐵臂伸展,灰色的“鋼鐵叢林”屹立海邊,一頂頂黃、藍、紅和白色的安全帽隨著施工人員忙碌的身影上下穿梭,儼如鋼筋“五線譜”間跳動的音符,奏響熱火朝天的建設樂章。中國海油江蘇LNG項目的建設者們,用汗水和堅守見證著全國最大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為民生和社會發展輸送穩定清潔的綠色能源,溫暖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