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管網集團全力推進油氣管網基礎設施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4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國家管網集團致力于油氣干線管網
及儲氣調峰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自成立以來
全力推進油氣管網基礎設施建設
先后建成中俄東線中段等一批國家重點項目
和油氣管網互聯互通工程
在役天然氣管道4.9萬公里
形成了“四大戰略通道”和
“三縱三橫”管網布局
連接14座LNG接收站和14座地下儲氣庫
“全國一張網”骨架初步形成
挑戰“新難度”拼出“加速度”
作為能源領域的新“國家隊”,國家管網集團牢記使命,激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以超常決心超常舉措超常力度,啃下一塊塊工程建設“硬骨頭”,自成立以來累計開工24項、續建53項,累計建成具備投產條件管道里程3714.6公里,2021年承擔的國家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工程任務基本完成,創“十三五”以來施工管道長度最高水平,以實際行動譜寫出油氣管網建設的新篇章。
兩年多來,一次次向“不可能”的挑戰發起沖鋒
繼2020年中俄東線中段(吉林長嶺-河北永清)建成投產、俄氣正式進入京津冀腹地后,2021年1月,中俄東線南段(河北永清-上海)全面開工,目前已完成焊接量的85%(安平-泰安段4標段已全面貫通,泰安-泰興段預計將提前7個月建成)。其中,長江盾構穿越項目,是目前世界油氣領域單向盾構掘進距離最長、埋深最深、水壓最高、口徑最大、施工環境最復雜的油氣管道穿江盾構工程;2021年11月單月掘進1003.5米,創造了泥水盾構機單月掘進里程的世界紀錄;今年3月2日,項目掘進提前96天突破5066米,掘進里程順利過半。
為助力冬奧盛會成功舉辦,國家管網集團集中力量推動陜京四線張家口支線等6條管線建設,180天內4條支線竣工投產;盤錦、瓜州、張掖、永昌壓氣站增壓工程也均在當年立項、當年開工、當年建成,拼出工程建設的“加速度”。
兩年多來,一座座“天然氣銀行”拔地而起、投產使用
龍口LNG、天津LNG二期22萬立方米低溫罐按期升頂,金壇、文23、劉莊等儲氣庫按期達容達產。從2021年11月15日至12月15日,國家管網集團一個月內成功完成8座22萬立方米LNG儲罐升頂。
其中,天津LNG接收站二期項目兩座22萬立方米儲罐實現同時升頂,創造國內首次“兩座儲罐同時升頂”新紀錄。
龍口南山LNG接收站項目一期工程第一階段4座22萬立方米儲罐氣頂升作業,實現了多個“首次”實踐應用——
-
首次采用儲罐樁基“一體化成樁+冬季施工”工藝,較同類項目建設周期提前3個月左右;
-
首次推行樁基、土建、安裝立體化深度交叉施工,實現了自樁基完成至氣頂升僅用時不到8個月的突破,創造國內大型LNG儲罐建設新紀錄;
-
創新采用標準化工序責任清單和全員動態進度管理模式,在保證質量及安全的情況下,儲罐標準層施工工期縮短近40%,創造業界新紀錄。

探索“新模式”打造“新優勢”
國家管網集團創新采用“建管融合”模式,抓質量、盯進度、重設計、保管材,不斷加強關鍵裝備國產化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研成果在工程建設領域的推廣應用,以數字化賦能工程建設業務,加速帶動行業技術升級和理念革新。
率先開展數據治理,制定工程編碼和物資分類編碼6類28項企業標準,確定近3萬項物資分類編碼屬性,發布《物資分類編碼》企業標準,解決了傳統油氣行業物資編碼始終難以統一的歷史難題,打通了物資在各個環節的數據通道,為各業務系統的信息互聯互通奠定了基礎,為加速推進國家管網集團數字化轉型、實現科技數字化戰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開創國內先河,加快數字化協同設計平臺、供應鏈管理系統、工程一體化管控平臺(二期)三大平臺建設,進一步推進實現工程建設各階段可交付物的數字化、標準化。
完成中俄東線南段9項工程技術研究,長江盾構隧道高壓接縫防水、銅襯墊全自動焊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解決了管道過江隧道等世界級工程技術難題。
打破國外壟斷,成功完成國產化24吋旋塞閥試制,穩步推進24吋大口徑強制密封球閥和LNG常溫球閥等國產化試制,提升自主制造水平。
通過兩年多的努力
“全國一張網”構建取得突出成效
油氣能源保供能力實現快速提升
國家管網集團將乘勢而上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加快油氣基礎設施建設
進一步織密織牢“全國一張網”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努力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來源:國家官網